行业动态

广东:专项规划引领耕地“三位一体”保护

编者按

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2024年4月印发实施《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引导耕地集中整治,统筹推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

 

因地制宜推进耕地集中整治

 

《规划》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任务,将全省2751万亩耕地保有量和25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构建“智聚良田,共守耕基”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为了因地制宜推进耕地集中整治,《规划》提出建立耕地集中整治区储备机制,优先将地势平坦、相邻连片、适宜耕种的地块纳入耕地集中整治区,明确区内形成的耕地才能纳入非农建设补充耕地储备库,同时叠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支持政策,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补充耕地。

 

同时,加强示范引领,按照“每个市至少有1个市级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每个县至少有1个县级示范区”的原则,自下而上划定省、市、县级示范区164个。截至目前,全省已列入集中整治区计划实施项目450个,计划整治规模25.36万亩,已打造广州从化、珠海金湾等多个“万亩良田”示范样板。

 

探索多元保护协同治理

 

针对当前耕地布局零散、管理交叉冲突、恢复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广东指导9个市(县)试点探索“耕林置换”“小田并大田”“多田套合”等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实施路径,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例如,广州南沙编制耕地详细规划设计,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新路径;韶关南雄一体化实施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推动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多田套合”;河源东源实施“耕林置换”,统筹推进耕地林地管理边界调整;梅州蕉岭、中山三乡实施“小田并大田”,推进耕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佛山南海、茂名高州通过设施农用地、用地指标奖励扶持等政策叠加集成,探索多元保护协同治理。

 

此外,广东每年安排8.6亿元普惠性补助资金用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每年安排4800万元资金和3000亩指标对年度耕地保护考核成绩优秀的市县予以奖励,鼓励各地利用奖励资金对基层田长巡田给予适当补贴,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跨县域补偿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将耕地保护纳入“一张图”管理

 

广东加强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将耕地保护专项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纳入“一张图”管理。

 

今年以来,厅局联合成立统筹耕林空间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重点在探索解决耕地林地地类矛盾上发力,科学制定不一致地类认定处置规则,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联合审核,解决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与林地管理范围重叠问题,率先完成林草湿荒普查成果上报,初步形成无矛盾冲突的现状“一张图”。

图片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