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节水抗旱稻适应性种植试验”成效初显!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
节水抗旱稻适应性种植试验课题研究

 

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随着早稻成熟进入收割阶段,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合作展开节水抗旱稻适应性种植试验课题研究在各试点成功种植,结合现场勘察抗旱稻生长情况,成效初显。

 

               提升土地质量                                  水稻种植水源                                   粮食生产增效

为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聚焦水稻种植的用水和增效问题,以节水抗旱稻改变水稻困境,助推节水抗旱稻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现代化创新技术发展、耕地保护种植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今年4月11日,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隶属于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委托上海市农科院管理)签署合作
怀集、阳春、电白率先开展节水抗旱稻适应性栽培试验工作。

 
                          种植后现场调研                                                     幼穗分化情况
关于节水抗旱稻
据悉,每年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4%,而仅水稻用水量一项就占农业用水量的70%,所以水资源一直是制约水稻产量的关键,在我国广泛分布的中低产田里这一困境尤为突出。为突破“想要高产量,必须漫灌水”的水稻种植“紧箍咒”,通过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联合开展包括节水抗旱稻育种理论、技术和突破性新品种培育研究,探索农业产业现代化创新技术。

节水抗旱稻:是指既有水稻的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主要优势在于根系发达,耐旱力、抗倒伏强。在较低灌溉条件下,其产量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达到节水50%以上,节肥30%,使“望天田”(仅靠自然降水耕作的田)基本具备旱稻品种的抗旱能力。

 

旱优 73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芽鞘、叶鞘、叶枕为绿色,叶片浅绿色,柱头白色,护颖黄色,颖壳黄色。剑叶挺直内卷,株型紧凑。穗粒着粒密集,谷粒细长。2011年、2012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05厘米、亩有效穗19万、每穗总粒数137粒、结实率86%、千粒重27克,全生育期123天左右。

 

肇庆怀集大岗镇

  

                   种植前                                               种植后                                                封行

 

农业管理单位: 广东中施投资有限公司

试种范围:33亩,中小田(无水利设施)
种植情况:5月1日至2日种植旱优73,播种行间距25厘米,叶片肥且绿长势好,使用了有机蚯蚓肥,6月10日封行进入幼穗分化,7月初开始抽穗。
种植效果:截止7月5日孕穗期。

 

阳江阳春坡面镇

  

                  阳春基地                                       基肥与整地                                         化控除草


  

                      追肥                                               封行                                          进入灌浆结实期

 

农业管理单位: 广东中施投资有限公司

试种范围:10亩,中小田(无水利设施)
种植情况:4月10日种植旱优73,播种行间距25厘米,叶片肥且绿长势好,使用了有机蚯蚓肥,6-7月齐穗。种植效果:截止7月5日结穗率达到七成,整体穗长度22-25厘米,预计7月底成熟。

 

茂名电白文车村

  

                 连片种植                                          长势良好                                        土壤质量好

 

农业管理单位: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华恒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

试种范围:20亩(系地块偏干)
种植情况:5月20日浸泡谷种,5月24日育秧,6月9日移栽。移栽前打田平整,播种量2-3公斤/亩,播种深度2-4厘米,覆土,行距28-30厘米,每亩下复合肥50斤,移栽后6天每亩加尿素10斤及除草剂除草。
种植效果:现长势良好,株高约80厘米,未抽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