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成立背景
- 协会简介
- 协会性质
- 协会宗旨
- 协会职能
仓禀实,天下安。作为全国首个省级耕地保护协会,协会立足于集聚专业技术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大耕保”理念,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推动凝聚社会力量,积极发挥会员单位在行业的广泛影响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耕地保护工作。
(一) 强化自身建设,发挥智库参谋作用。协会成立了规划与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科技与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政策与法规专业委员会共 3 个专业委员会和 300名各行业资深专家组成专家库,以此为技术支撑,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耕地保护政策推进科学化、土地管用规范化、履职问责专业化,培养耕地保护专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价值转化。
(二) 搭建耕地保护舆情平台。进一步升级协会网站,完善政策宣讲、业务咨询、诉求建议等功能,、严格管控“非粮化”发挥积为遏制耕地“非农化”极作用。提供更广泛的行业交流平台,构建良好的耕地保护生态环境,输送更新行业资讯。疏通与行业主管单位反馈渠道,落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安排,共同推动我省耕地保护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欢迎您
(三)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 组织开展会员走访交流、专业培训、考察调研、技术交流、项目推介等活动,促进会员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优秀耕地保护项目成功经验在各地落地应用。
(四)成立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志愿者服务队。凝聚社会各界耕地保护力量,不断壮大耕地保护队伍推崇“耕地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
- 主要业务范围
(一)组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规范会员行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二)收集会员意见建议,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三)为会员提供行业资讯、项目分析、政策解读、专业培训、考察调研、技术交流、项目推介等服务;
(四)组织会员参与创先争优的活动,支持会员参与科技奖项的评选;
(五)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的制度、政策及技术标准研究,参与相关政策制定与修订的咨询论证;
(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交流合作,组建专业委员会,搭建省级耕地保护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库平台,举办国际、国内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学术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主题交流论坛、专题讲座,收集、分析、交流国内外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市场信息及发展趋势;
(七)组织和参与对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评选,组织和参与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科技奖项的评审,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并推荐申报更高级别的科技奖项;
(八)组织和参与开展行业企业信用、能力等级评价、工程环保资信评价、产品材料设备评价、满意度调查等工作,促进企业诚信经营,构建良好的行业信用环境;开展行业从业人员能力信誉评级,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九)建立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开展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的宣传解读活动,编辑出版本会刊物和行业刊物、书籍及科普宣传资料,定期发布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行业发展及市场动态的相关资讯,协助政府、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对相关从业者进行业务培训;
(十)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项目推介会、成果展示会、博览会、招商洽谈会等活动,推动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项目落地;
(十一)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在耕地保护及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示范和推广;
(十二)承接社会化服务,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咨询、项目评估、成果评价、技术论证、资质认定、资格评审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十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委托以及购买服务等相关事项;
(十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 会员组成
- 协会发展方向
- 当好政企沟通的桥梁纽带
- 为政府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 主动服务行业发展
广泛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策、技术水平。根据耕地保护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参与组织有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的制定完善工作,为耕地保护相关领域从业者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加强国内外业务交流合作,传递行业信息,总结推广国外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为会员单位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信息、搭建平台。
- 创新行业发展格局
进一步探索研究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空间布局等耕地与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将耕地保护与其他重要战略方针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耕地保护行业走上新台阶。推介可靠的耕地保护方案,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智慧耕保发展。
- 深耕基层,大力发展会员
组织开展耕地保护法律、政策和技术方案进镇、进村的宣讲活动,大力宣传耕地保护法律和政策要求,宣传协会的宗旨及业务范围。掌握基层耕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全力发展全省镇村级农村经济合作社加入协会,建立全省耕地保护行业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平台,将耕地保护落到“最后一公里”。
- 业务主管部门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 登记部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