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田长管理智慧化 探索耕地保护新路径
打造天空地一体智能化监测体系
我会副会长单位:广州国测规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测规划)开发了智慧田长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当前处于试点前期阶段。
智慧田长制.田长通APP.田长公众服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决策部署,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构建集约高效、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新格局。
按照《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先行县建设的通知》(粤自然资耕保〔2022〕2519号)的要求,加快建立广东省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机制,全面加强耕地保护网格化和信息化智慧监控管理,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省厅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先行县建设,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等问题。各地开展“田长制”先行县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在体系构建、系统运用、网格划分等方面先行先试,为下一步全面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积累经验。
我会副会长单位国测规划,结合自身多年自然资源行业经验,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开发了智慧田长综合管理系统,打造天空地一体智能化监测体系,赋能田长制工作全面落实。
建设思路
立足自然资源当前已有信息化基础,基于信创安可产品,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遥感、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耕地保护智能监管,以天-遥感影像监测、空-无人机巡查监测、地-高位视频监控+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全天候立体化安全稳定的监测和管理模式,在智慧田长(管理端)实现田长综合管理、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以田长通APP(移动端)实现田长巡查、任务核查、跟踪反馈,以微信公众号实现群众参与、信息举报、政策咨询,打造全域覆盖、无缝衔接、层层落实、社会参与的智慧田长管理体系,实现田长制业务闭环管理。构建耕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建设内容
1
智慧田长制(管理端)
以田长制工作为抓手,针对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动态监测、田长巡田、分析决策等业务场景,构建智慧田长制综合管理系统,摸清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底数,明确田长职责、网格划分、管理体系,实现耕地保护及田长管理一本账;强化耕地监测监管,以遥感解译、AI识别等技术创新监测模式,构建全天候立体化耕地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田长智慧大屏,打造智能化耕地分析决策体系,全面展示各级田长耕地保护工作落实情况,实现耕地数量、潜力、流向、红线预警等一屏感知;基于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建立耕地保护及田长制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耕地保护和田长制的全面落实,最终实现面向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

2
田长通APP(移动端)
面向各级田长、相关职能部门等提供移动看图、在线巡护、问题上报、事件处置、绩效考核、统计分析等移动端应用服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到人,多级联动、全域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实现违法违规行为“早预警、早发现、早制止”。

3
田长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端以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的方式,提供耕保政策浏览、热点新闻查看、扫码看田、耕地违法举报等功能,开通耕地保护全员参与渠道,扩大耕地保护参与范围,提升耕地保护效能。

优势特点
1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耕地立体化监测
利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耕地保护管控要素,构建高效、高精度的天空地立体化全天候动态监测体系,实现耕地违法占用、用途改变、耕地撂荒、自然灾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保障耕地“长牙齿”保护措施落地。

2
一本账摸清底数辅助耕地智能化决策
提供耕地保护一本账,汇聚耕地资源相关数据,形成清晰的空间底板,确保每一块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位置可查、变化可追、责任可究,支撑耕地保护科学决策。

3
一田一码贯穿全局助力耕地智慧化管理
以落实田长制业务为核心,对耕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分发、核查、研判、移交、处置、反馈、监督全流程闭环管理,持续跟踪耕地违法处置结果、恢复进度,构建耕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保护过程管控。

4
灵活的指标配置助力耕地保护精细化考核
结合耕地保护管控要素及田长业务工作实际,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考核管理系统,通过目标定义、考核指标拆解、区域考核任务分配、考核结果智能化计算与展示等,助力耕地保护工作精细化考核。

5
国产信创适配保障耕地信息安全化管理
为全面响应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战略,已对田长制产品进行全系信创适配,全面保障耕地信息化管理信息安全。

来源: 国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