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砍树”现象背后是什么?
郧文聚表示,部分地方不按政策走,把耕地变成林地、园地,违规进行挖湖造景的工程等,国家应该对过去这些违规、违法和超标准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跟非粮化生产的错误进行纠正。这是主导面,而且必须进行。所以,在看到“拔苗砍树”这一表面现象的同时,也要看到背后的实质,才能对“整改复耕”问题有一个正确理解、正确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大家共同行动。
没有“退林还耕”,而是“整改复耕”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一些网络自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时,生造了一个叫做“退林还耕”的概念,并且和此前国家出台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提并论。
如何判定哪些土地需要“整改复耕”?
郧文聚介绍,我国耕地调查中有一本账,不仅每十年要做一次系统调查,而且每年都有变更调查。这个空间、这个土地是什么用地性质是清楚的,在哪一年进行变动也是清楚的。但是它符不符合规划或者计划,需要进行认定。如果这个过程中间出了问题,就需要按规划或计划把它调整过来。
对于已经不太适合做耕地的土地,但土地性质依旧是耕地的,郧文聚表示,在国土三调中对这样的耕地做了签注,在规划的时候把它锁定。我国将来会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真正优质的耕地还回来。如果费了很大劲恢复了耕地,结果带来的是风险,或者带来的是对农民利益的一种损害,那就不行了。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做好“整改复耕”工作
让“良田”回归“粮田”
守好“天下粮仓”
端牢“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