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 “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策划书

一、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牢牢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不仅是对耕地“量”的考量,更要有“质”的保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组团纵向帮扶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培育壮大县域产业,强化帮扶合力,建立健全新型帮扶协作机制,是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

       协会积极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携手省级消费帮扶平台和耕地认保基地,创新提出认保制,引导社会力量认保耕地,营造“保护耕地、人人可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确保我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推进撂荒地、一般耕地等向优质耕地逐步升级,优化自然生态格局,健全耕地保护“三位一体”制度体系,推动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帮扶支持县域产业发展,提高种植户种粮保地积极性,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协会结合调研中基层诉求,提出“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二、“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模式


       认保制是协会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围绕“耕地认保”1.0模式、“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2.0模式开展耕地认保活动的工作机制,将耕地认保基地拓展至认保网格,激励种植户种粮保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具体为:

(一)“耕地认保”1.0模式

       耕地认保是按照《认保耕地认定技术规程》标准,对耕地进行质量提升、监测监管,经协会组织验收后,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协会建立的线上线下第三方认保平台进行认保。协会负责无偿全程监督实施,确保该区域耕地不丢荒,良田粮用;农场(户)以耕促保,提前确定优质认保客户和认保资金,获取较高种粮收益;认保户支付认保金,履行耕地保护责任,可以获取认保区域优质产品及体验服务。构建从“种植农场”到“家庭餐桌”的直接渠道,全程可追溯,让认保客户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出绿色和健康的味道,真正做到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二)“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2.0模式

 

        消费帮扶是为深入落实《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总工会加大工会经费投入助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关部署,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优质产品的品牌建设,进一步充分发挥工会采购助力消费帮扶重要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模式是在耕地认保模式和乡村振兴农产品消费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的发展模式。通过补贴种粮的方式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激励种植户种粮保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

   1.协会整合耕地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消费帮扶平台、认保客户等多方资源,建立资金安全监管机制,编制发布《认保耕地认定技术规程》,搭建认保信息平台;

   2.认保客户缴纳3600元/年/亩认保费用(10%种粮补贴为360元),在已入驻协会平台的消费帮扶平台购买与认保费用等值的产品;或以团购方式,认保客户每年在消费帮扶平台消费N元(种粮补贴为N*10%元),再缴纳(360-N*10%)元补贴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种植户,即可认保一亩地;如认保客户每年仅在消费帮扶平台消费600元(10%种粮补贴为60元),再缴纳300元种粮补贴即可认保一亩地;

   3.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确保耕地不丢荒,良田粮用,并逐步按照《认保耕地认定技术规程》进行耕地质量提升、网格化可视化建设;

   4.消费帮扶平台上架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产品,提供认保费用等值的优质产品,并给予补贴(不超过认保费用10%)激励认保客户指定认保的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种植经营者种粮保地;

   5.多方联合组织企事业单位、帮扶单位工会、协会会员、志愿者、有土地情怀等社会力量进行认保,推动省纵向组团帮扶工作;

   6.“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工作专班、网格相关负责人和协会负责组织落实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耕地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并引导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进行认保耕地建设,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7.认保客户认保流程

   线上:

      (1)确定认保区域。搜索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官方网站,点击“认保大厅”,根据地块信息或品种自主选择认保地块;
      (2)确定消费帮扶平台。按照网页提示,填写认保用户信息、认保面积、品种、配送方式及地址,选择消费帮扶平台并激活消费帮扶券,建立认保信息档案;
      (3)签订认保协议。协会、认保客户、认保基地(认保网格)、消费帮扶平台签订四方协议后,认保客户应缴费至协会认保专用监管帐户;
      (4)通过协会网站,点击“消费帮扶平台”,可进入平台商城消费全品类产品,并实时观看专属认保地块及参与体验活动。

   线下:有意向者可向协会了解“耕地认保+消费帮扶”相关信息,建立认保信息档案并以线下签约形式进行认保。


       “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模式既以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增效,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以耕促保,实现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耕地质量有提升,耕地保护网格化,营造全社会参与耕地保护和组团帮扶的浓厚氛围。


三、组织体系及协作内容

(一)“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工作专班
“耕地认保+消费维护”工作专班负责推动保障全省“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相关工作开展。
1.鼓励网格相关负责人、认保基地、消费帮扶平台发展包含但不仅限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协会会员单位在内的广大社会力量参与认保;

2.积极倡议纵向组团帮扶相关成员单位挂点落实“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发展更多消费帮扶平台参与帮扶认保;

3.选取参与积极性高的网格,如河源市、梅州市、阳西县等地区网格,并由21个地级市各发展至少一个镇级及以上网格作为“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试点,推动“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试点开展可视化、网格化建设,并将可视化、网格化数据共享至协会认保平台系统,通过协会、认保客户、认保基地(认保网格)、消费帮扶平台四方协作推进形成闭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健全并系统化工作机制,逐步在全省范围开展“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工作。

(二)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

         协会完善认保制机制,建设认保平台,牵头组织协会会员单位、专家库、专委会、调委会、志愿者、秘书处等,对接“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工作专班,负责整合多方资源,推动“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工作顺利开展。

       1.由协会建立线上线下第三方认保及支付平台,组织完善认保系统,配合完成“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工作专班相关工作,并接入认保网格视频监控图像或对接网格巡查管理系统,在协会官方网站完成“一站式”认保后,向认保客户发放认保证书。

        2.鼓励发动协会专家、专委会、调委会、志愿者、会员单位等以深入田间调研、无人机巡田、智能预警监测、组织专家培训会等方式开展认保基地(认保网格)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监督工作,收集基层实际情况及网格巡查员诉求,为基层巡田工作提供社会力量服务及智库技术支持。

        3.由协会按照《耕地认保监督管理办法》组织会员单位、专家库、专委会、调委会、志愿者服务队或其他相关单位,实施耕地认保监督管理工作,并结合“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工作专班巡查监督情况及认保基地(认保网格)按照《认保耕地认定技术规程》要求建设情况,汇总、分析及通报监督管理信息,落实责任,多方配合,确保认保活动全流程规范化,认保地块无撂荒、地力有提升,农田有丰收,质量有保障。

        4.推荐符合要求的耕地认保基地(认保网格)入驻消费帮扶平台,打通消费帮扶平台和耕地认保基地(认保网格)认保渠道,建立资金监管机制并全程无偿监督双方履行相关责任与义务。

        5.按生产环节组织认保客户、协会会员、专家到农场(认保网格)开展农耕乐趣体验活动,如亲身参与栽种、培肥灌溉等田间管理工作、丰收节、认保地产品绿色认证环节、加工及包装运输环节等。

        6.协会建立认保资金监管账户,并制定《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耕地认保专用银行账户管理制度》,适用于耕地认保专用银行账户的执行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由协会、认保基地(认保网格)、消费帮扶平台、认保客户签订四方合作协议后,认保客户将对应认保费用缴交至协会专用账户,协会将认保费用返点优惠汇款至认保基地作为落实耕地认保费用;由消费帮扶平台向认保客户提供认保费用等值的消费卡(券),根据认保客户在消费帮扶平台购买产品后,由消费帮扶平台与协会核销(按月/季核销)。

认保客户在消费帮扶平台提交订单后,由消费帮扶平台统一安排发货。

        7.负责认保项目监督和支付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和管理。

 
(三)认保基地农场

        认保基地农场主要对象为广东省内规模化农场(户)、镇级农业平台公司、村集体、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流转的耕地和三十多万亩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综合整治土地,修复耕地,补充耕地等工程改造或恢复的耕地。

        1.挖掘优质地块,确保良田粮用,在“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工作专班和协会的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下,逐步按照《认保耕地认定技术规程》要求积极配合落实耕地质量建设、耕地可视化建设、耕地数字化标准建设,并录入网格巡查管理系统。

        2.入驻消费帮扶平台,将农场优质农产品更新至平台。

        3.对认保区域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签订协议,“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工作专班和协会负责监督实施,确保该区域采用名特优、绿色、有机种植标准方式,让认保客户收获放心优质的绿色产品,农户通过种植优质粮食可以获取较高收益。

        4.对认保地块产品开展质量认证和全程追溯,确保产品达到相关标准并获取认证证书。

        5.积极发展认保客户,并为认保客户提供参与田间管理,体验播种、管理、收获等农耕乐趣服务,实现全程追溯、全产业链检测保障,提供从春种到秋收、从仓储到配送的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

 
(四)认保网格相关负责人

        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或已立项的认保网格,且按照《认保耕地认定技术规程》积极进行网格化、可视化建设,可由网格相关负责人与协会签订协议,入驻协会认保平台。

网格相关负责人负责日常巡查,动态掌握所负责网格范围内耕地的保护、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劝阻、制止和报告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等违法违规行为;结合认保制,监督并向“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工作专班报告认保网格可视化、网格化建设及种粮保地情况;积极发展认保客户,必要时需公示认保网格内认保客户指定认保地块的种植经营者。

 
(五)消费帮扶平台

        消费帮扶平台是指由省、市级官方认定的消费帮扶平台和各单位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对口帮扶点及官方消费帮扶专馆组织进行工会采购,多举措、多方位拓宽我省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地区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规模,在节日慰问品采购、消费帮扶600元/人/年增加额度的使用中,逐步增加消费帮扶产品的份额,有效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1.消费帮扶平台应配合更新完善网站平台,完成耕地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入驻,并积极销售认保基地或认保网格农副产品。

        2.消费帮扶平台将优惠返点(不超过认保费用10%)作为补贴,或由认保客户补充缴纳种粮补贴,由协会发放至认保客户指定认保的地块经营者,同时消费帮扶平台应给予认保客户与认保费用等值的产品,且面向认保客户的产品价格与市场无差别。

        3.消费帮扶平台应保证平台依法合规运营,坚决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负责产品质量保障与物流管理。

        4.发展包含但不仅限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协会会员单位在内的广大社会力量参与认保,形成“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