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23〕21 号),我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推动建立田长制,完善顶层制度设计,鼓励各地积极开展巡田工作。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开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助推全省田长制建设调查研究工作,践行“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新模式,补充助推我省田长制建设。
助推田长制建设调研第二站:顺德区
践行“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新模式
11月3日,我会赴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开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助推全省田长制建设调研,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舜辉以及耕地保护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座谈会上,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首先介绍顺德区耕地保护工作经验和做法、顺德区田长制建设情况。

在耕地保护工作方面,顺德区织密耕地保护防线,不占少占耕地的用地秩序形成。区自然资源部门2022年制作了村居“耕地分布示意图”,明确了各村居耕地图斑位置,要求各镇(街道)、村居切实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四严禁”、耕地“五不得”。为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组织区、镇、村居、股份社签订了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前的“空窗期”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守耕地红线,加大执法力度,近年来,顺德区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对于新增乱占耕地建房坚持“零容忍”态度;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采用拆除复耕和完善用地手续的方式,坚决消除违法用地状态。

谢舜辉表示: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落实田长制各项工作,加强管理系统和巡田软件应用,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引导,加强各级田长制及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确保实现“人防+技防”的田长制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全线贯通,高质量完成田长制各项工作。

协会秘书长江泰介绍协会近期开展的工作:一是推进的“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模式;二是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田长制建设;三是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合作展开新垦稻田低碳排放节水抗旱稻适应性示范栽培及稻瘟病等抗性评价课题研究合作;四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撂荒地流转和垦造水田等项目的后期运维管理,发展广州市番禺区大禾田农业公园、佛山市三水南山里智慧农业产业园等为认保基地,为推动耕地质量提升,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协会借助此次调研的契机,积极践行“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助推我省田长制建设。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总工兼副院长(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专家库专家)王娟、广州国测规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朱振宇根据顺德区的耕地保护工作情况,分享和解读国家和广东省最新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监事长(北京市华泰(广州)律师事务所)主任余婉吟分享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广州科测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振南、广州赋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久玲分享了参与田长制先行县的田长制建设相关情况;华远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工曾哲分享了耕地认保平台建设相关情况;广州市华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专员曹迎迎、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莫灿贤分享耕地质量提升相关情况。

会上,参会人员就田长制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激励机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协会建立农业专家库,为后续的农业方案评审提供智库支持;二是充分发挥协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的作用,借助“耕地认保”新模式加强与协会合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会后,调研组赴顺德区伦教街道荔村龙洲路以南耕地恢复项目点——龙洲路新地农业公园(粮食作物、种业创新示范基地)实地调研。龙洲路新地农业公园总面积227.88亩,根据国家关于粮食安全的政策进行复耕复种,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是市民休闲、亲子耕种体验、农业科普教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龙洲路新地农业公园项目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了基地的情况,并表示后续将积极关注并参与协会的相关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