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新闻

科技成果评价 |《耕地认保技术创新与模式实践》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顺利召开

2024年8月21日,广东省测绘学会组织专家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对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广州市华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华远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州赋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农垦梅陇农场有限公司、新丰县遥田镇旗寮经济联合社、广东农垦燕岭大厦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市华泰(广州)律师事务所共同完成的“耕地认保技术创新与模式实践”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广东省测绘学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邀请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肖玲,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程炯,中山大学教授石茜,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王长委 5 名专家教授组成评价委员会。

 

会上,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背景、研发思路、创新模式、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与会专家听取了完成单位的成果汇报,观看了成果演示,审阅了相关文档,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组团队提交的文档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评价委员会认为“耕地认保技术创新与模式实践”项目面向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模式构建-技术创新-机制实现”为主线,开展了耕地认保方法路径、技术手段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提出了志愿保护与消费帮扶融合的耕地认保模式,研发了“全过程监测-定向式生产-立体式监督-智能化服务”耕地认保平台,创建了“认保助农”耕地保护新机制,实现了广东省耕地保护社会参与和多元共赢。
该成果主要有三个创新点一是提出了面向耕地质量建设、作物种植规划与场景实时反馈的认保耕地认定方法,构建了公众参与、多元共赢的耕地保护新路径,形成了志愿保护与消费帮扶融合的耕地认保模式,弥补了现行强制性耕地保护的不足。二是研发了多要素协同感知、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多业务智能决策的耕地认保技术与服务平台,提高监测效率 20%、数据处理效率40%、决策服务能力 50%,实现了耕地认保“全过程监测-定向式生产-立体式监督-智能化服务”。三是构建了协会主导、平台牵引、多方参与的运营体系,工作专班、专家工作站、志愿者协同的工作平台,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智能管服的技术系统,形成了“认保助农”耕地保护新机制,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调研认可。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耕地三维建模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

耕地认保模式已在广东 250 余家会员单位、19 家认保基地、10 个认保网格、8 家消费帮扶平台中示范应用;耕地监测、数据融合与业务决策等技术在广东省省-市-县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相关企业耕地保护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