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节气的南粤,良田金谷飘香,处处传来开镰割稻的丰收景象。11月23日,广东省第二届耕地认保丰收节活动在汕尾市海丰梅陇农场隆重举行,"大地流彩"耕地认保示范基地丰收体验季活动给当地群众和耕保志愿者带来了互动盛宴。
实施耕地认保工作2年来,协会着力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携手省级消费帮扶平台和耕地认保基地,通过编制发布《认保耕地认定技术规程》,创新提出“耕地认保”1.0模式、“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2.0模式。
目前,耕地认保模式已在汕尾、韶关、清远、阳江、湛江、佛山、广州等14个地区落地,有 220余家会员单位、17 家认保基地、16 个认保网格、8家消费帮扶平台中示范应用,涉及耕地面积 10 万余亩,复耕复种荒耕地面积 4千余亩,带动农产品消费近 200 万元,农民获得种粮补贴5万余元。
2024年8月, “认保助农”耕地保护新机制获得自然资源部科技成果登记证明,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调研认可。
据介绍,耕地认保1.0“消费认保”模式有效提高了规模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流转荒地种粮,通过凝聚广大认保客户、整合耕地认保产业订单、优质优价等经济手段,吸引广东省内规模化农场(种植户),镇级农业平台公司等流转耕地的经济主体,促进荒地流转扩大种粮规模,从而消灭撂荒地。
以汕尾市海丰梅陇农场为例,自2023年1月起,已有 50 多个协会会员单位及 20余个个人等社会力量认保耕地累计超 400 余亩,发出梅陇香认保大米 52 吨,销售金额 79 万元。
在此基础上,耕地认保2.0“帮扶认保”模式中,由认保客户给予认保网格种粮补贴,确保荒地种粮。在乡村振兴农产品消费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创新“耕地认保+消费帮扶”融合发展模式,引导认保客户转变消费方式在帮扶平台消费产品,帮扶平台优惠返点作为种粮补贴至认保网格,结合田长制推进工作督促农户复耕撂荒地种粮并纳入认保网格。
以清远市英德市连樟村为例,自 2024 年8月起,通过社会力量帮扶认保耕地累计 70 亩,已在省级消费帮扶平台广垦臻享消费 6万余元,由消费帮扶平台让利10%的认保金,发放给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村委会6千余元,认保种粮面积17亩。
在耕地认保示范基地丰收体验季活动现场,进行耕地认保助农授牌、颁发耕地认保荣誉证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等仪式,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耕地保护知识有奖问答,以及割稻、摸鱼、抓鸭等比赛现场,欢声笑语,高潮迭起;耕地保护宣传展板、农产品展示一条街、汕尾歌舞表演等特色区域,人潮如涌,留连往返。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