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树立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意识,落实自然资源部有关工作部署,6月25日,广东省纪念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下称“活动”)在广州图书馆启幕,通过构建“1+N”立体化活动体系,聚焦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工作创新与公众参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耕地保护传播样本。
全景展通过的形式进行视频及图文宣介、实物展示,同时,设置AI数字人互动区、科普互动体验区等,生动展现广东省耕地保护成果。在“卓粤·自然”党建引领耕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板块,可以沿着“政策法规长廊”了解国家与广东的耕地保护历程及党建引领耕地保护的长治之路。
在“粤治有方”板块,图文并茂展现全省及21个地市的耕地保有量数据、整治硕果以及各地探索的创新样板案例。“智耕未来”板块生动展现“田长制一巡一管一服务”等智能系统如何助力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增效和生态保护。“镜观耕地”板块则用镜头记录下广东各地耕地保护的壮美成果。现场还有趣味互动游戏,巧妙融入耕地保护知识学习。
展厅还特别设置耕地认保的光荣榜及行动专栏,引导观展人积极加入成为守护南粤沃土的一份子,让个人行动与筑粮仓之安紧密相连。全景展免费开放,无需提前报名,广大市民群众可自行前往观展。
为鼓励认保基地\网格、认保客户、消费帮扶平台、宣传媒体、耕地认保工作专班成员等单位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贡献为认保事业添砖加瓦,协会将系统展现不同主体的创新路径与社会担当,深度挖掘耕地守护者的实践智慧与奉献精神,推动形成示范引领、多方联动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制作耕地认保光荣榜。
省自然资源厅工会认保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双福村第一网格、完塘村第二网格约50亩耕地。
雷州市自然资源局认保湛江市雷州市客路镇水标村第三网格7亩耕地。赴江门市等地开展“卓粤·自然 保耕地守红线”送训下乡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格局。
赴汕尾市海丰县推广“耕地认保+消费帮扶”创新模式,从“被动监管”到“主动参与”。
汕尾垦区梅陇农场万亩粮田作为首个耕地认保示范基地,目前已成功被认保509亩。
旗下广星臻享品牌成为首个入驻耕地认保的消费帮扶平台,从“产业帮扶”向“产业振兴”发展。
组织五大垦区、9家下属农场与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织辖区内各农场广泛参与及宣传耕地认保。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党支部谋划土地整治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送训下乡工作。印制应知应会田长制工作手册,为基层田长履职尽责和推广帮扶认保提供了操作典范和制度保障。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举办田长制送训下乡专题培训,委派技术人员参与各地耕保培训,为编制《耕地保护无人机田长制巡查能力评价规范》提供技术支撑。
各工作队充分发挥基层纽带作用,推动超千亩耕地签约成为认保网格,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广东省环保集团驻新丰遥田镇(认保网格129.5亩)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驻怀集车辐村(认保网格300亩)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驻五华完塘村(认保网格150.34亩)、双福村(认保网格30亩)
·广东省农垦总局驻遂溪马城村(认保网格400亩)
·雷州市自然资源局客路镇水标村(认保网格7亩)
华远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打造国内首个耕地认保数字化SaaS平台,构建“认保主体一基地一监管方”全链路协作体系。
北京市华泰(广州)律师事务所
全程参与耕地认保项目顶层设计,以专业法务能力筑牢制度屏障。
广州赋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在梅陇农场率先落地部署耕地认保数字可视化系统,实现1.6万亩认保耕地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络,确保农业生产全流程可追溯。
自然资源部专家郧文聚、张中帆助力宣讲耕地认保。
海南大学胡月明,广东工业大学李志、周为吉,华南农业大学戴军、汤惠君,华南理工大学臧俊梅,华南师范大学肖玲,广州大学吴大放、杨木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杨杰文,广东省地质测绘院邹琳,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黎诚等专家前往省内16个地区13站,深入开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耕地保护,助推全省田长制调研。
九三学社社员专家多次为耕地认保模式概念搭建与落地实施提供系统性专业意见。
中国致公党阳西县支部将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帮扶认保行动实践贡献 “致公智慧”。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直七支部成员代表,积极推进省级帮扶平台“中洲农会"加入耕地认保模式实践。
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颜智伟在汕尾市梅陇农场和清远市连樟村第二网格共认保耕地2亩,介绍多家民营企业和个人认保耕地。
华南农业大学麻演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结合三下乡支教活动,开展耕地认保节目表演、进课堂、耕地认保拍摄、认保基地揭牌仪式活动。
梅陇农场被50多个协会会员单位及个人等社会力量认保耕地650亩,发出梅陇香认保大米约63.03吨,销售金额约97.13万元;通过社会力量帮扶认保235亩,获种粮补贴4万余元。
五华县宝昇农业专业合作社深耕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完塘村第二、三网格。
租赁集约500余亩荒土地打造农业综合产业;带动100余名闲置劳动力稳定就业;为197户农户带来增收红利。
清远市复耕复种撂荒耕地图斑1.265万亩,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清远市农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分别与清新区石潭镇联滘村委会等单位签署清远丝苗米规模种植土地流转
项目协议;集约化流转分散农田10500亩;累计流转撂荒地复耕复种达1000亩。
阳江市阳东区合山镇东刘村第三网格种植户流转了500多亩的撂荒地种植水稻,用无人机撒播种子。
阳西县自然资源局积极推广耕地认保行动。
阳西县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农人卢海衬返乡创业;承包1000余亩撂荒地发展“稻-稻-甘薯”三熟种植,注册"海边红"品牌;带动300多户村民打造广东省甘薯特色村;种植基地规模扩大至3000亩。
普宁市立坤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种植撂荒地1000余亩,进行统一连片经营,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